【建设】 築作 走向公民建筑——都江堰“壹街区”

栏目:朗恩动态 发布时间:2019-03-24
分享到:
【建筑类型】灾后重建安居房
【建设地点】四川省都江堰市城东北部
【建筑面积】29.8万平方米
【项目团队】住区养老事业部
【合作单位】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荣誉】
第二届中国建筑传媒奖提名;
第三届上海市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居住建筑优秀奖;
上海市援建都江堰工程优秀设计一等奖等。
都江堰市"壹街区”项目,是2008年汶川地震后上海援建的第一个功能完整的重建街区项目,一期已于20108月建成。"壹街区”由多个地块组团组合而成。设计采用建筑单元的拼接错落等手法,使各组团形成围合与半围合的院落空间,并通过公共绿化走廊串接各地块,形成和谐完整的街坊式住区。
 
特点1:联合设计
 
总体规划由上海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统一控制,一期工程的15个住宅街坊组织了8位建筑师带领各自团队分别进行方案设计,最终的施工图由同济四院统一绘制。切实的总体创作定位、有效的设计组织模式以及最终呈现的多样性城市空间是这个项目重要的专业价值。多个建筑师、多种专业在成熟的城市设计控制下同时工作,在一周时间内完成设计,并在施工过程中精心控制,创造了富有地域特色、城市街道界面完整连续以及街坊院落空间丰富生动的建筑作品。
吴长福【同济大学都江堰壹街区项目总建筑师】
周俭 【同济大学都江堰壹街区项目总规划师】
汤朔宁【同济大学都江堰壹街区项目主管】
各地块主创建筑师:李振宇,蔡永洁,黄一如,庄宇,黄凯,徐甘,李兴无,赵颖,肖艳文,李麟学,谢振宇
 
特点2:小街坊城市街区
 
都江堰的城市居住空间是典型的围合型空间。对都江堰老城的尺度分析后发现,其街坊规模一般为0.2-2h㎡,街道宽度为5-15m,交叉口间距为50-190m,这对“壹街区”形态结构中尺度的确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方案设计延续了老城区小尺度街坊的形式,将居住小区道路公共化,形成9m12m的街坊道路系统。同时将居住小区绿地公共化,形成街头公共绿地系统。
 
特点3:城市院落模式的诗意回归
 
方案通过建筑群体的拼接,使各组团形成围合与半围合的院落空间。由于协同共建院落及“公共绿化走廊”的出现,无形之间加强了邻里的交流,为人们提供温馨的居住环境。
 
特点4:塑造具有文脉传承特征的城市空间
 
人工湖为都江堰北片区中心营造了一个以水为特征的新环境,体现了都江堰地方生活环境的重要特征。规划同时保留了在地震中受损不大的7栋厂房建筑和一个烟囱、一座水塔,既保护了都江堰的工业遗产,同时也为“壹街区”的发展赋予了历史的内含。
 
后记
 
从2010年建成到现在,“壹街区”已发展成为一个集居住、上学、就医、购物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副中心。水绿相融的优美自然景观,川西田园风貌、上海里弄风情的特色街区,不仅让壹街区的居民拥有安逸美好的生活,同时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商业公司,逐渐将这里打造成旅游风情街区、婚庆风情街和城市公园。
 
(致谢住区养老事业部以及同济四院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