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 刘伟《文化复兴下的乡村建设》(论坛实录)

栏目:朗恩动态 发布时间:2019-03-24
分享到:
编者:本文是刘伟先生在中国苏州创博会举行的“中澳设计师论坛”上的演讲实录。
刘伟:中国建筑师协会室内设计分会副理事、苏州大学建筑学院室内设计系主任,主持过湖南长沙太湖窑遗址博物馆等大型公益项目的建设。
演讲主题:《文化复兴下的乡村建设》
非常高兴今天能参加这个论坛!刚刚两位澳大利亚设计师展示了他们的精彩设计,我一个室内设计师,目前在做乡村建设,有点跨界。我们为什么会跑到乡里去呢?因为我们中国跟澳大利一样,是一个农业文明的国家,我们的乡村文化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服务于我们的农耕社会,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源泉,也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的结晶。乡村它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很容易引起人的共鸣,使人们形成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其次,乡村文化作为独立的存在,是保持文化多样性的内在动力。
我们知道城市文明和工业文明对乡村文明的破坏非常大的。环境问题的出现、道德的滑坡,让现代人开始反思,我们希望通过乡村文明的建设,来获得文明的拯救。我们自认为是一批草根,因为我们不是专业做规划的人员,跑到乡下去,和农民他们一起,做关于乡村建设的工作。
乡村规划不同于这个城市的规划,我们认为它是社会系统的修复的过程,是新的乡村文化的重构,是文化和信仰的重建。我们遵循的原则是先生活再生产,就是先要把”安居乐业”中国人价值观的贯穿到我们的设计当中去。而且我们强调新农村建设,它一定是在就农村的基础之上,没有旧就没有新。我们不是做公园,不是做设计区,也不是做园林。我们的政府、商人、规划设计师他们三者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实际都是想建设一个好的农村,但是可能有一些习惯的问题,他们对乡村的建设,就至今为止,就我们了解,是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影响。
我们在做乡村的方式的时候,我们用了这样一个程序设计,首先是进行文化的修复,包括它的土壤,它的山水,它的建筑修复然后才是乡村的建设,这是农民与知识分子的结合。最近网上的争论也比较厉害,到底什么人在做乡建?因为城市生活已经和我们的自然生活开始背离了,很多城市居民他们想回归的乡村田园的生活方式,把乡村的旅游作为一个流行的、解压的良方。我们流行新的上山下乡运动。伴随着新农村城市化的滚滚浪潮,人们对乡村文化开展了史无前例的毁灭性的尝试。乡村原有的属性和历史记忆正在消逝,有一种失魂落魄的躯壳,在某种程度上比失去土地更为严重。
我们倡导的新的上山下乡运动有三个要求,第一个是让年轻人回来;第二个是让鸟儿回来;第三个是让民俗回来。这才是我们乡村建设的一个希望。关于乡村模式的思考,我们都是避开现有的城乡规划的一些法规法则,我们认为现在的城乡规划法则,在进行我们城乡建设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进行破坏。我们认为这个时代是最好的一个时期,特别是中国古村落的保护的最好的时期,如果我们找不到好的模式,我们就不叫乡村的建设者。所以我们也不批评我们这个时代过多的理论的要求,而是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做我们的乡建工作,我认为这是我们做乡建的价值。
我们的团队在不久前做的“郝堂茶人家”乡建项目,是一个关于乡村保护与修复的故事,这个地方是在河南的信阳。我们在对项目进行反思的时候,使用的是回避城乡规划法”,既以自然为本,天人合一,减少学者、专家、教授的参与。因为目前中国乡村建设理论非常脱离现实,我们要回归常识,全力的投入做土壤和水系的修复,修复原著。我们特别强调规划要落地,不能落地的规划就不是规划。
我们进入到乡村的时候,我们先找到村长,因为我们中国自古就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民族的模式,中央高度集权和乡村村民自制的双向互补的东方民族模式,这种模式让中国民族足足走了将近五千年。还权于村、支两委,尊重乡村自治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非常好的方法之一。在这里面关键是找到利益的平衡点,作为政府来讲它希望得到政绩与名声;从农民来讲,希望得到实惠与利润;对于我们来讲,我们希望得到经验和方法。这样分工明确,利益明确,我们就能找到一个合力。
我们进入到这个村庄之前,村庄的状况是非常的破旧,到处是垃圾,而且建筑破烂不堪,形式也是非常糟糕,环境的污染其实反应的是人心的污染。我们首先召集农民开会,让他们从思想上能够和我们保持一致。之前他们请的正规的规划设计院做的设计,完全是兵营式的,是对乡村的一个破坏。我们是怎么开始的?我们从定文化、调风水、修划化、定民约、建制度、找岗位、重培训全面展开,我们不光是做设计,我们还去培训农民和农民工。
调整后的方案,遵循自然的一个原则,因为村落的环境是非常好的。我们看到的就是建设的就是找到突破口,找了一家党员的家,来跟他们进行拆围墙,拆粪坑,清垃圾这样一个活动。我们边设计边施工,因为我们乡村建设的时候不可能有十分仔细的图纸。瓷砖房的问题,我们觉得它也是一个时代的的代表,我们只是进行外观的改造,首先是把他的围墙给拆掉,然后是让他们自己再建,我们帮助他。在瓷砖房的外面包装了当地的一种土材料,用这种方式来做。
我们不仅要保护古建古村,其实我们的的磁砖房火柴盒房也是一种文化,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建筑设计师的责任,去好好的维护它的状态。村子里面有一间最破旧的房子,没人要的,对我们来讲,它也是代表了村落的一种文化,我们自己拉过来进行改造,变成了我们自己的工作室。据说这个屋子闹鬼,改造之后,村民们觉得难以置信,房子竟然变成可以变成这个样子。
我们建了乡村的厕所,因为乡村主要是卫生问题,环境很好的地方,把卫生一定会搞好。我们的建筑是围绕这个树,围绕这个田园,在建设之前进行资源的分类。在乡村里面不产生垃圾,包括他的生活的方便性,包括道路的多样性,包括环境的整体性。为了在乡村重建一种信仰,我们在祠堂里面做了一个天然的宗教场所,让乡村的道德和品质得到提升。强调古树的保护,我们强调文化的本土性。
我们所有的建筑师和工程师都是农民,是帮助我们一起建设这个村庄的,因为他们非常的热爱自己的乡村,所以他们在做事的时候非常的认真。而且他们一旦认识到乡村建设的重要性,他们就会非常舍得投入,他们以前的房价的建设成本,到我们进去帮们做的时候翻了一倍,他们还非常愿意。他们在建设的时候也会讲究品质,一块砖,他们都会用抹布给它擦干净,其实也可以做的非常好。所有的这些砖都是他们自己在制作,成本很低,我们鼓励农民说,我们要做超越古人的工作。我们给他们捐建了一所小学,这是效果图,这是建成后的效果图。后来他们的孩子回来了,而且年轻人都很乐意回到这个地方来。
这个项目在今年的“全国美丽乡村”评比当中的综合排名是第一名。被建设部认为是农村建设的样本。它的价值就是70%的年轻人回来了,学校从本来的50人增加到的170多人,农民有了自己的幼儿园,也有了自己的养老中心。全村的土壤已经做了两年的土壤修复,主要的河流和山水都是为集体所有。
那么刚刚(这个案例)是我们在之前做的,那么接下来再给大家介绍一个正在准备进行的一个古村落的项目。您现在在图片上看到的是湖南湘西的一个古村落,叫高椅村,有600多年的历史。因为高椅村的修复是从中国东方风水的理论的体系出发,来规划这个村落。600多年来,这个村落保存的非常完好,这是政府委托我们来维护它的建设。在这个建设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难题,所以来跟我们的同行来讲一讲,也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它的环境是非常的好,他们的屋顶、他们的马头墙都是非常完整的保留,田野和房屋的关系非常好,它有清澈的河流,村里面水的体系也很完好,排水体系非常完善,而且很难得的是,当地农民有自己手工艺和对文化的保护意识。我们觉得这个村落里面非常有文化,而且政府也给予很高的期望,希望把这个乡村做的能够像郝堂一样,成为另外一个样板。
但是我们发现了,它存在几个问题,我们看到,刚刚的照片,它是三年前的,那么今年我去拍的时候,我就发现它这里出现了这样的东西,这是政府投入150万,造的一个停车场,而且这个停车场建的非常难看。我们可以看到,它用这样一个体量和这样一个材质来做,而且还要建一个大坝。要在这里修建一个大坝。这个大坝一修,它会把驳岸的景色给破坏掉。为什么要修大坝呢?我去找当地的一个农民询问,他们告诉我,是因为修了修了这个水坝。这个水坝修了以后,水流就改变了,600多它的水都没有把房子冲倒,但自从这个坝修了以后,周边倒了十几处房子,所以没办法,就一定要修一个大堤。
这就是城市规划的一个失误,新建一个东西,再拿一个东西去补它。这个是他们之前做的规划,就是把它建成这样一个形状,而且是这样一个景观。我们可以看到,这之前的正规的规划设计院所做的方案。这样一来,这个村落的面貌就全部的毁掉,这是政府干的事情,政府的行为。
个人的行为呢,也有有小部分的人,在做瓷砖屋。这是我们碰到的一个难题,就他们自己在做,这个是我们碰到的难题。现在他们已经形成了非常热闹的商业街,非常好的商业街,因为要修建大堤,这些商业街要全部搬迁,这个是他们新规划的一个村落,这是之前他们规划的一个村落。
这个是我们在接触到的时候遇到的一个难题,我们在要拯救这个日益流失的乡村文化,要拯救日益流失的乡村文化,首先应该理清乡村文化的脉络,形成完整的文化资源体系;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的乡村文化开展针对性地保护、传承和发扬,才是复兴乡村文化的有效方略。我们认为,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以“文化的原真性开发”为核心的内涵式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不失为实现乡村文化复兴的有效手段。
我们有一个口号,把农村建设的更像农村。因为我们的农村现在都有开发,比如说古村落,一般它都会进行开发,但是在开发之前就是破坏。所以我们刚刚拿到这个项目的时候,我们带着很谨慎、小心的心情去看待。
第一个就是我们设计师的话语权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拿到话语权,就是我们在做这种项目的时候,一定要能够让政府,当然是县级政府,要听我们的话。一定要按照我们的思路来做。所以我们进去以后,所有的工程要停掉,这是我们的第一个要求。我们看到的,这样一个环境里面,所有在建的工程全部停掉,包括公家的包括个人的,这个他们做到了。
第二就是叫停所有的方案,他们之前找了很多的设计院,做了很多的方案,所有的方案全部停掉。经过我们的审理以后,才能够进行。我们去了一个30多人的团队,里面有很多的NGO,有很多的社会工作者,他们充分的调研。我们到这样的地方去,我们首先是学习,我们强调的是向土地、向农民、向历史学习。当我们学习到了东西以后,我们再来做建设。其实建设的技术在其次,我觉得重要的是观念。有这样一个环境,祖宗把它保护了600多年,而且非常的完美,非常的好。我们这一代的设计师虽然有很好的技术手段,有我们的一些先进的材料、技术、工艺,但是我们不能去搞破坏,不能像这样的进行破坏。而是要在我们学习到土地的这种精神、农民的这种精神和传统的理念以后,来很小心的进行修复,然后让我们的文明和文化得以传承。
 
(致谢中国苏州创博会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