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界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城市规划界行业的内部、专业人士内部其实是挺复杂的;城市规划的环境、制度、政府的角色也是很复杂的,处于一种较为混沌的状态;专业人士的知识也比较老化,特别需要那种有追求、有高度职业精神的人;不能都是商业化或迎合;开发商和政府也都有更大的话语权,更多地关注业绩政绩,……这些因素导致规划师逐渐失去话语权,国家每次制定大的发展战略时都没有规划师参与。工作中带有很强的急功近利、非系统性习惯,不太习惯请专业的人士来参加,但实践证明专业、合理的规划能够对大的发展战略起到很正面的方向性的作用,至少这些互动也是验证和警醒。
一个现实不能被忽略,中国城市规划师的视野常常是非常传统的,埋头于纯事物性的技术性工作,但是对本质的、方向性问题重视不够。具体来说,以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师引进的是苏联的系统,而当时世界规划设计的潮流也是机械主义、理性、割裂的。现在中国城市规划界出的大部分的蓝图,从城市的总图到分区规划、新区设计多是非人性化的,不是为人考虑的,采用机械的分区,甚至没有任何内在的逻辑,常常只是技术和死的规矩,是规范决定规划,而不是由城市本身、人的生活应该有的合理的运转机制来决定,这里面当然有行政长官意识,但规划师自身的意识也是这样,不能完全怪政府。我认为现在一些真正国际主流的大规划设计公司还是能够做到把握比较正确的方向,但总的来说,现在规划界尤其是城市设计界是处于一个特别混乱的时代。在世界范围内,最近20年左右已经探索出了比较好的城市规划方向,但在我国,规划的主导思想普遍与之相脱离,规划实践界每次出的方案往往远远背离这个方向,这是我一直在担忧的事情。
在从业的近20多年间,我明显感觉到规划设计在中国的一些变化。以前规划设计没有这么受重视,现在都是一些主要的领导在抓这件事,因为他们认为这个直接和生产力、政绩、城市的发展挂钩。不容否认现在很多政治家还是有政治视野的,他们能够看到很多问题、框架和前瞻性的格局,并有意地去引导。这一方面是好事,同时危险性也很大。当今城市在好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不可控性和危险性,失误的比例可能相当高。发展速度快,表面上看GDP上去了,可能遗害很大很久。因为城市一旦建成了不可能毁掉。对于资源的浪费是表面的,看不见的是对社会结构、心灵和精神的损害。
现代城市建设史上西方也走过很多弯路,比如在上世纪出现了很多冰冷的城市和建筑,这些城市完全是割裂的,一味追求漂亮,失去了城市本身应该有的精髓。西方这些国家现在其实在反思,美国的新城市主义运动就是很好的方向。当然这些城市会也有它的城市问题,比如有很多好的空间意向在某些地方断裂了,但整体还是不错的,而且他们的政府管理得非常好、是很谨慎的,有很多完善的机制,比如法律的机制和公众参与的机制,另外还有很长的程序来讨论和解决这些问题。他们的发展速度是稳健。这在我们国家很难做到,现在我们国家快速城市化,追求的是速度。
总之,设计界是名利场,房地产界尤其是名利场,要想真正有所追求和探索是很不容易的,需要有很大的内在动力、很高境界和极强的毅力!
城市的核心在于良好的公共空间
国外有很多城市规划做得很不错,尤其是传统的经典城市,在今天看来仍然是非常人性化的,罗马、威尼斯、巴黎、戛纳等很多好的例子。好的城市应该很有机地结合在环境里,且反映自身内在的精神和文化;尤其是公共空间,是这些优秀城市的核心。优秀城市的共性就是特别注意公共空间,重视街道的升华,公共空间成系统,这些公共空间非常人性化,里面聚集着满满的人,是非常活跃的,充盈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培养出城市自己独特的人、精神与文化。
前些天我第四次去欧洲,在去罗马的许愿泉广场,《罗马假日》里面男主角给赫本买冰激凌的那个店还在,广场里人头攒动,充满生气,这才是生活啊!这种广场的功能性非常强,好的城市会有很多这样人性化的空间,它其实本身也是我们有些人所谓“没有用”的空间,但是也是需要的。城市里面确实要有很多空间是“没有用”的,让人能在里面发呆、思考,这样能培养人灵魂的深度。我试图在我的城市设计里,让每一寸土地都能发挥价值之外,还能体现这些人文关怀的东西,真正形成人的城市,而非成片的大居住区、大的“村庄”、大的毒瘤!真的希望政府能够理解和接受,。赚钱是没错的,好的设计应该能够把两者结合起来,既能够为甲方赚钱,同时也能创造一个好的、可持续性的、人生活在其中其乐融融的城市。城市设计师应该有这个道义的责任心!
我觉得城市有几大重要方面:公共性、密度(聚集度)、活力。有这几个方面,才能够产生真正的城市。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聚集度才能产生出多样性,人和思想、信息流、物质才能碰撞,碰撞到一定程度才能够发生化学反应,才能产生新思想,新的生产力、成为真正的市民社会!这是城市的本质。现在的中国,城市公共空间一再退让,城市慢慢丧失了其最重要的一个特性:公共性。北京建外soho是面向公众的,提供了充足的公共空间,它强调了对城市街道空间的塑造,既有外面的城市空间,也有公共性的区域。像这样注重公共空间的例子,在中国存在多了的话就会很好,会让中国的城市更为人性化,让城市切实地为城市的真正使用者——人服务。
我们朗恩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公司(LPA)正是这样做的,,我们的项目设计都特别强调公共空间的系统,面对现实强势的压力,我们试图寻找出路来弥补那些片面性,我们特别想塑造出良好的公共空间、公共生活!这些美好的、成系统的公共空间与城市功能密切结合在一起,它更是人性化的、具有特质和归属感的,到那里不再是冷冰冰的、千篇一律的。
创造美好的城市形态
美好的城市形态的重要要体现在于它外在的空间、形象、给人的感觉和环境等。有很多城市是可以称得上美好的,比如戛纳、伯克利,这些城市空间适宜,人们在这里自由活动,有各种场所。这些场所是有标志性的、吸引人的、有独立的精神而且人们在里面活动能够具有丰富性,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也有很多社交、看演出的地方,还有很多具文化性和艺术性的地方。人在里面很自由,规则是需要的,但人是主体,人不要被车辆、道路等外在事物主宰。另外,这些城市尺度合适,比如在主要区域大家都能够很容易活动,甚至是步行。城市可以是多元的、多种形式的,能达到这些方面的话都应该是好的城市。A. Jacobs说:一座伟大的城市的形象很大程度源于其街道、林荫大道、公园、广场、购物中心和滨水地区等公共区域的品质。单个标志性建筑可能成为肖像,但使城市变成适于生活而又难忘的却是公共环境的品质。设计高超且管理良好的公共区域会唤起社区集体荣誉感并产生强烈的积极形象。这种环境与强大且多样的经济市场相联合,吸引了必要的开发投资,维持并加强城市中心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开发和设计伟大的街道,使它们更美丽和具有场所精神,成为对所有人都有魅力的公共空间,那么,就成功设计好了1/3的城市,同时对其他地块产生非常良好的影响。
城市和城市中的地方之所以有名,一是他们令人砰然心动,特色多样化,又具有娱乐性;二是因为他们有许多好吃的地方、好玩的地方、购物的地方、体验和参与的的地方。。。
很多人认为,城市用地总图应该有“亮点”,这其实是似是而非的误导。城市空间不似单体建筑可以孤立存在,而首要应该强调整体性、和谐性;历史上有效地城市空间无一不首先是规规矩矩的,这也是变化中有统一、统一中有变化的美的原则啊!
要变革的是体制更是意识
卓越的创造者和开发商的思想走多远,他们的项目或城市(固安新城)的未来就能走多远 。。。
现在大家都在谈论国际城市,什么是国际城市?当然会有一些具体的指标,但我想它至少应当使所有的人都会感觉在这个城市和在自己的国家里一样、和在自己的城市一样,都能感觉很舒服,得到很多方便的服务,有归属感。在中国某些地方,比如国贸,很多人中国的城市不比国外差,但不能通过一个局部去判定一个城市的好坏,城市是一个大系统和大的环境,国外很多城市在整体性、软环境、内在的系统方面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中国的城市规划法规非常陈旧和机械,如果完全按照行事,可能设计出来的城市也会差强人意,形成的大多数都是四分五裂碎片的区域而非城市。中国规划特别缺乏立法,往往一届政府换了以后,持续做了几年的规划就逐渐变得面目全非了,很多人的努力其实是白费了,规划跪在持之以恒,秩序井然的城市才能形成。在国外,规划都是立法的,不能随便换规划,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哪怕做一点小的改动,也要经过议会辩论和居民的同意。而中国的学者和研究的人员都是论证式的工作方式,领导提出一个口号,下面的人努力地去支撑和丰满他的观点。
我们的城市规划体制和当代城市发展要求是脱节的。大到建设部的组织结构、职责,小到各个规划局,规划系统、城市决策系统和城市发展需求都是脱节的。中国的城市规划局一般只有百八十人,这些人再分散到各个处,每个处可能只有三、五个人。这少数的几个人管这么大的一个城市,面对繁重的新区建设、整条街的改造、城市的“穿衣戴帽”等任务,工作量是完全不能保证的,如何做到严谨科学?!也没有办法能做到让城市有序、渐进、良好地发展。一个好的城市规划局应该有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管理、控制城市发展手段应该是程序式、生产线的,以保证成功的合理性;例如香港城市规划局有八九百人,新加坡政府规划当局里面也有上千人,再比如巴西的库里提巴,作为在城市规划上非常知名的典范城市,它们交通的设计部就有约2000人,而这些人中可能多数都是技术人员,不是行政人员。
另外,我们规划关心的多是表面性的问题:立面怎么样、风格怎么样、造型好不好看、符不符合个人品味等等,其实这在城市里面是相当末端、次要性的东西。对于设计行业来说,如果我们有良好的设计行业的制度与环境,对设计有很好的尊重,设计师本身又特别努力和敬业的话,慢慢地改革,我们会逐渐走向成熟。但是现在要真正做到出色真的特别难,尤其是城市设计界,懂得真正城市设计者凤毛麟角。这些所谓的城市设计师都是在画漂亮的图,建出来的东西和真正意义的城市本身的完全相背离,和城市本来应该有的东西不相干。比如我们经常可以在行政中心看到大片绿地,周围毫无人烟,可以是1000米长尺度的一个空空的广场或绿地。又如,在各个城市里处处可见的新开发的新区,宽阔的马路,建筑稀疏,到处是漂亮的绿化,可是空空荡荡,居民都不愿意去,因为那里生活不方便,没有菜市场、学校、医院,甚至跨马路都不方便,这是硬指标,而说到软指标,这些新区没有活生生的街道、生活性的广场,也没有人们可以自然相遇邂逅、聊天和体验到生活、感受生活气息的地方。这些新区的普遍的建设方式(如建筑远远后退道路等),浪费了大量最宝贵的土地,隔绝一生活,也隔离了人心,真担心会塑造出畸形的生活和扭曲的心灵!